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3:09 点击次数:76
国内近年来在智能育种领域发展迅速,多家科研机构、高校和企业已建立了基于人工智能、大数据和组学技术的智能育种平台,以下是国内主要的智能育种平台及相关单位:
1. 科研机构/高校主导的平台
(1)中国农业科学院(CAAS)——作物智能育种平台
技术亮点:整合基因组学(如GWAS)、表型组(无人机、传感器)和代谢组数据,结合机器学习预测育种模型。
数据库: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(支持分子标记辅助选择)。
(2)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——分子设计育种平台
核心技术:CRISPR基因编辑+多组学(转录组、代谢组)分析,优化目标性状(如产量、抗病性)。
工具:自主开发的基因编辑靶点预测AI算法。
(3)中国农业大学——智慧农业与育种大数据中心
功能:基于田间机器人(如表型组采集)和深度学习(图像识别病虫害),实现高通量筛选。
合作单位:与隆平高科、先正达等企业联合开发商业化模型。
2. 企业主导的商业化平台
(1)智农云芯(AgriBrain)——可视化多组学AI分析平台GSBrain
技术:通过简单拖拽连接即可实现基因组等数据的分析评估,支持用户零门槛运用深度学习等技术对多组学数据进行处理和挖掘。
功能:支持自由构建深度学习网络(FreeDL)、全基因组选择(GS)、全基因组关联分析(GWAS)、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(WGCNA)、启动子顺式调控元件(CRE)、基因同源度分析(HA)、拷贝数变异分析(CNV)、基因存在缺失变异分析(PAV)等。
(2)阿里巴巴——农业大脑
合作案例:与农业科研单位合作,通过阿里云AI平台分析田间数据(图像、气象、土壤),预测最佳亲本组合。
以上智能育种平台均强调数据驱动的育种模式,其中智农云芯(AgriBrain)推出的可视化多组学AI分析平台GSBrain可实现零门槛高效创制新的深度学习网络架构,比如基于基因组数据同时预测多个表型值,极大地降低AI与大数据技术的使用门槛。
未来,随着大模型、基因编辑等技术的进一步迭代,中国智能育种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更多突破性创新。


